2011年6月6日星期一

莫让青史尽成灰:如何采集口述历史


有人说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写的,我对此不以为然。历史是发展的,站在这一度时空来看,输赢似乎一目了然。可是,1948年以色列建国的时候,罗马帝国在哪里?

这几年做西藏现代史研究,接触了很多口述历史资料,自己也采集了很多口述历史。我的记录主要侧重在普通人的生命历程,记录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故事。结合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经验,总结出一些心得。在此与有心记录历史的人分享,希望大家交流、补充,让我们都来记录历史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一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采访者和被采访者的基本信息,包括:

1.      采访时间、地点 
2.      采访者、翻译(如果有的话)名字
3.      被采访者的名字、年龄、家乡(事件发生地,而非现在生活的地方)。
鉴于对被采访者的安全考虑,名字最好是真名,也可以是真名的一部分,如对方不愿暴露真名,可以用化名,但必须注明是化名)

二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采集内容
1.      确定时间段:
我的研究范围在1950年到1964年,即“剿匪”、“土改”(民主改革)、“四反”,“大饥荒”、公社化等历史事件。因此,我采访的对象都是那些事件的亲历者。这些人现在年龄通常在70岁以上。从这些亲历者的回忆中获取的资料为非常宝贵的第一手资料。如果找不到亲历者,可以找第二手资料,即“家族记忆”,被采访者从父母、祖父母那里听来的情况。

2.      通常我会问的基本问题:
(1)    你的家乡在什么地方(县、乡,部落名字——这是必须了解的基本信息)?如果对方说不清楚,则询问家乡附近最大的寺院,通常可以用这种方法确定被采访者的家乡所在地。
(2)    你家是农民还是牧民?家里有多少人?大约有多少土地/牲畜?划成分时你家是什么成分(通常中年以上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家庭成分。根据对方所说的情况,可以大致计算出该部落当时的经济状态)?你们部落当时大概有多少人?你家的情况在部落是上等户、中等户、还是贫穷户?
(3)    汉人什么时候到你们部落去的?当时你多大? 记得最初见到的汉人是什么样子的吗?穿黄衣服(军装)还是穿蓝衣服(干部服)?
(4)    请说说你们部落开始土改的情况。(这时候让对方连续叙述,不要打断,听完后再通过提问来确认、补充、深化,取得更多、更完整的资料,诸如土改工作队有多少人,是军人还是干部,有没有武器,如果发生反抗,是否有具体事件引发,如果有,是什么事件,等等)
(5)    你们部落对合作化是怎样反应的(逃跑?反抗?)

三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与被采访者的互动
好的采访是能够获得历史事件的细节,这就需要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互动。采访者需要从被采访者那里得到历史事件的细节,但历史不是小说,首先必须确认事件发生过程中,被采访者是亲历(第一手)还是听闻(第二手),因此别忘了问“当时你在场吗”一类的问题。当然,如今65岁以下的人告诉你的故事,大多数是第二手资料,即“家族记忆”。这并不是说“家族记忆”就没有意义,而是作为可信的史料,必须确认是第一手还是第二手。如果是“家族记忆”,应该问清楚是从谁那里听来的。我曾经采访过一位40来岁的果洛僧人,他告诉我的故事是从奶奶那里听来的。后来我有机会采访另一位将近70岁的果洛僧人,他是亲历者,两人的叙述在关键细节上完全一致。这说明第二手资料并不一定没有真实性。

一般说来,被采访者会说到“批斗会”、逃跑、作战、挨饿之类的事,通常只是顺口提及。采访者不能满足于笼统的信息,应该请对方提供更多细节,比方说他参加过的“批斗会”详情,参加过几次,大约是哪一年,批斗会是谁召集的,如何召集的,被批斗者的身份(头人、喇嘛、或其他人),批斗者是什么人(藏人积极分子/汉人工作组成员/军人),批斗会的地点,会场让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,他最害怕的场景是什么,当时他是什么感觉,周围的人是什么反应等等。

如果对方谈到“平叛”,请对方详细描述“平叛”作战的经过。通常我会问:
(1)    你们部落是全部人都参加了,还是只有男人参加了?大约有多少人?有没有人领头?领头的是谁? 对方的回答通常会给你很多信息。
(2)    当时你也参加了吗?如果回答“是”:请详细描述你参加的经过,打过几次仗?最大的一次在什么地方打的?跟谁打(民兵/解放军)?你们这边死伤多少人?
如回答“否”,或是“家族历史”:请说说你听说的作战过程,你家有人参加吗?有人在作战中死亡吗?据你所知,你们部落是否有人死亡?
如果对方有入狱经历,则在这段经历中挖掘细节,部落除了你是否还有别的人被关押?你坐牢多长时间?有没有正式判刑?部落里有多少人坐牢后回来?
如果对方在1980年前后平反,则挖掘平反过程,是否得到赔偿金,金额多少等等。

四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注意事项

1)“开放式”和“封闭式”问题:
           “封闭式问题”是指仅给对方“是”或“否”两个回答选项的问题。问到具体细节时,这样的问题不可避免, 但要慎用。一般说来,我会在核对、确认某些重要细节时用这样的方式提问。比方说,对方先告诉我他们部落打了一场大战,但没有提供细节,我会追问“有没有死人?”如果答案是“有”,再追问“死了多少人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 “开放式问题”是给被采访者一个问题,使对方有机会叙述。比方说“你们部落的改革是怎么回事?”被采访者不能用“是”或者“否”来回答这样的问题,必须用一段叙述来回答。

(2)    “引导式问题”
“引导式问题”是通过问题诱导对方,问题中隐含了预设的结论,然后诱导被采访者回答“是”、“否”,诱导对方支持你的结论。这样常常会得到错误信息。比方说,一开头就问:“你们部落1959年打仗死了多少人?”这个问题中隐含的结论是  a)对方的部落1958年参与了打仗(史实是在许多地区并非所有部落都参与);b)对方的部落不仅参与,而且有人阵亡。在没有确定该部落是否参与的情况下,问这样的问题是不合适的,有可能会把对方的思路诱导到你的结论上去,给出错误的回答。

五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其他
(1)    录音/录像
有可能的话应该录音,有条件的话最好录像。考虑到安全问题,可以没有录音也没有录像,但必须有详细的采访记录。采访后尽快根据记忆写下来,至少把关键细节写下来。但必须要有采访时间、地点、被采访人的名字等等基本信息,否则无法确定真实性。
(2)    采访笔记
我在采访过程中,会留意周围的环境和被采访者的一些给我留下印象的细节。一般我会拍照,但仍然会记下一些细节,如对方的个性特点,生活环境,衣着,家居,气候、等等。这些对历史事件本身或许没有重要意义,但是对于写作却有很大意义。这些细节会把历史和现代联系起来,拉近读者与叙述者的距离,给读者以亲临其境的感受。
(3)    应该询问被采访者是否对这些资料有特别的要求,比方说是否需要在若干年内不予发表,发表不可使用真名等等。


最后,每一个人的经历都是历史的一部分,只要能够记录下来,都是宝贵的史料。不管对方当时是处在哪种情况(藏民团官兵、民兵、积极分子、“叛匪”、解放军官兵,诸如此类),他们的回忆都有价值。采访者确立对方当时的身份之后,就能从对方的回忆中得到一些重要信息。《解放西藏史》、《四川民主改革口述历史选编》,某人翻身做主之后的幸福生活,等等过去、现在、将来国内公开出版的历史叙述,我称之为“显性历史”,这些是历史的一部分,但只是被凸显出来的那部分。中国现代史中还有大量不为人知,目前还不能公开研究、不能公开出版的历史叙述,我称之为“隐性历史”。二者的结合才是比较完整的历史。因为我选择研究西藏三区现代史中的“隐性历史”部分,我选择的采访对象自然与这个研究有关。“显性历史”不须我操心,国内汉藏两方都有的是人在做。

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,以及我常用的方法。每个研究者有不同的侧重,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范围来确定自己的方法。但是,如果你将你的工作确定为采集“口述历史”,就应该遵循一些史学基本原则,必须包含一些基本信息,即5W+1HWho(谁)、Where(什么地方)、When(什么时间)、Why(什么原因)、What(发生了什么),and How (怎样进行)。

我在几年的研究中感到资料最少,亟需采集的口述历史资料:

1.      云南迪庆州、四川阿坝州、青海黄南州、甘南州的土改和“平叛”过程,比方说,若尔盖、黑水、松潘等地19565-6月间被“歼灭”1万多人,但我一直无法找到亲历者的回忆。相对而言,康巴人的口述历史比较多,安多的比较少。一些地区,如甘南的阿木去乎部落、青海的河南蒙藏县达参部落,几乎找不到任何资料。
2.      地方史料:具体部落、村庄、寺院发生的事。
3.      妇女的经历:比方说,当果洛三部成为“三寡妇部”期间,那些寡妇们的经历。总的说来,西藏三区现代史中有关女性的研究非常少,是个亟需关注的领域。

抢救历史并不一定很难,只要从你的家庭/家族开始,花一些时间听你的爷爷奶奶、叔伯姑姑,或者村庄里的老人讲述他们自己的经历,然后记录下来就行了。要相信这些“隐形历史”迟早会显形的。总有一天,这段历史会被公开讨论,就像抗战、土改、镇反、反右、大饥荒、文革等等事件一样。


  


1 条评论:

  1. 达赖喇嘛谈退出政治原因和心声

    记者: 黄耀毅 | 华盛顿

    电邮此文
    打印此页
    发表评论
    網絡書簽
    聯合

    今年3月宣布不再继续担任政治领导人身份的达赖喇嘛,7月6号在华盛顿参加法会时,对现场信众以及藏人讲述他做此决定的原因以及目前心情。

    达赖喇嘛7月6号在“时轮金刚大法会”的开幕式上,在表达了对各界为他庆生的感谢之意后,以藏语向全世界藏人表达了他退出宗教领袖角色的心情。

    *自愿推动民主改变*

    他说,在600年历史的达赖喇嘛传承制度当中,前四世达赖喇嘛只是宗教领袖,到了第五世达赖喇嘛才开始增加了政治领袖的身份。而他在多年前已经了解到趋势将有所改变,如今只是应势而为。

    达赖喇嘛说,卸下政治领袖的身份,是他以欢喜自愿的方式,来进行改变。他认为要停止过去的体制,以民主运作,才符合现代趋势,所以他在过去十年是属于半退休状态,让选举出来的内阁做决定。

    他说其实早在14、15岁时,就已经体认到这个制度不够圆满,需要改变,并且在1952年就成立小组,研讨改变事宜,但之后西藏遭逢事变,他流亡出走。流亡之后,他就在流亡政府当中推行民主化,由藏人票选总理。

    达赖喇嘛并且称赞新选出的总理洛桑桑盖,认为他在印度出生,完全受到西方圆满教育,并且是经由民主选举方式当选,具有民意基础。他并认为成功的选举代表了西藏人知识水平在提升。

    他说多年来民主化的推动做的很好,时机成熟了,所以做出这重大决定,正式退休。

    *呼吁藏人安心,勿受谣言影响*

    达赖喇嘛说现况与中国政府的宣传是背道而驰,因为中国政府认为汉藏问题都是一个人造成的,但西藏流亡政府的总理其实是透过民主选举产生的。

    达赖喇嘛呼吁藏人,不要听信谣言。他说,藏地的百姓一直在期待好消息,有些人可能听到达赖喇嘛退下政治领袖身份,就受到各种谣言影响,以为好消息不会来到。他强调,他做这个决定,是合乎时机的,并且是他本来就有的想法,如今只是实现而已。而且这样的改变,对于历代的达赖喇嘛传承,将更有帮助,所以藏人大可安心。

    *藏人应尊重传承,重视教育*

    达赖喇嘛接着希望藏人要有责任感,并且应积极在教育上投资。

    他认为,必须同时接受现代的教育,以及内心教育。他期望藏人赚取金钱之后,要好好利用,投资在教育上面,或拿到偏远地区从事教育,不要把金钱拿去赌博喝酒、购买昂贵装饰,不要成为脑空空、心空空,身上却珠光宝气的人。

    达赖喇嘛并且敦促藏人传承西藏文化。他说,西藏文字、语言,是独特的,是一个已经发展的语言和文字,也是能够圆满诠释教法的工具,所以必须要保护西藏的语言、文字,以及寺庙。

    他呼吁藏人要成为21世纪的佛教徒,要有足够的知识,并拥有对佛理的认知。真正的佛教徒不能光嘴巴说我是教徒,却不了解教义。

    *以身作则,政教分离*

    最后他再次强调,放弃达赖喇嘛身兼政治领袖身份的决定,由达赖喇嘛本人自愿地、欢喜地做出,再适合也不过。

    达赖喇嘛说,他多年来在全世界也一直呼吁政教要分开,如果自己保持政教合一,岂不矛盾。如今以自己的力量达成了政教分离,他今后更可以坦诚的对别人说,宗教和政治必须要分开,因为他自己就实现了这一点。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