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十多年后,又回迁故土的牧民旦巴措,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迁徙时,草原上回荡的那种雄壮之气。虽然,大家并不清楚,共和国将在自己的家园,勾画什么样的建设蓝图,但是,为了国家,为了大局,这些淳朴的草原人,遵从号召,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故土。
一
在位于青海省以之命名的高原大湖北侧,一片青绿的草原在五月铺展开来,把代表生命的绿色一直燃烧到山边天际。
这里是环青海湖地区最为丰腴的牧场。藏族、蒙古族等草原儿女在这里得享大自然的馈赠,一代代生息繁衍,写下了一首首草原牧歌。
只要你驻足,就难以离开这美丽地方,而这里从来不乏听听就让人心驰神往的传奇人物和生动故事。
1939年,导演郑君里带领的电影摄制组踏上了这片绿色地毯般的草原。随之而来的作曲家王洛宾先生,被草原美景、被草原牧民的歌声深深吸引住了。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就此流传,一曲《在那遥远的地方》就此传遍世界。
然而,这片天堂般的草原,这片充满诗情画意、充满浪漫色彩的草原,在上世纪50年代末,因为年轻共和国的一项重大决策,注定要增添一种庄重,一种神秘。
二
1959年秋,金黄的草原上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,因为国家建设的需要,世居金银滩草原的1700多户牧民需要搬迁。
谁愿意背井离乡,谁舍得别离熟悉的草原、帐房,和那一个个亲朋好友?
何况,分布于祁连、刚察等地的迁居之地,生活条件远不能和金银滩草原相提并论。要知道,在整个环湖地区,金银滩草原是水草最肥美的牧场。
就在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,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第一任州长夏茸尕布出现在牧民中间。这位出生于海晏,德庆寺寺主第八世夏茸尕布罗藏龙柔旦巴加措活佛,在草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。作为活佛,他所管辖的部落和寺院,分布于青海尖扎、化隆、贵德、贵南、同德、刚察、海晏等地,在西藏、内蒙古和甘肃同样有许多信仰他的群众。
夏茸尕布的解释和劝说,极大地推动了搬迁工作的进行。他从这户牧民家走进那顶帐房,从这面山坳爬到那面山坡。风餐露宿,披星戴月;星星打量着身影,脚步丈量着历史。
奇迹就这样发生了:在三天之内,金银滩草原的1700多户牧民备鞍打马为共和国核工业事业,无偿地让出了世居之地。
历史不会忘记1959年的秋天,在浪漫的金银滩草原上演了一幕史诗般的迁徙。
三十多年后,又回迁故土的牧民旦巴措,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迁徙时,草原上回荡的那种雄壮之气。虽然,大家并不清楚,共和国将在自己的家园,勾画什么样的建设蓝图;但是,为了国家,为了大局,这些淳朴的草原人,遵从号召,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故土。
在当时,发生了许多令人动容的故事。接到通知,有些牧人来不及熄灭炉火、搬运家当,就扶老携幼,起身离家。在一顶帐房内,锅中的羊肉刚刚煮熟,这时搬迁令已至,来不及尝尝鲜美的羊肉汤,这户牧民就拔帐起身,踏上了迁徙之旅。
三
现任海北州政协副主席的才福旦先生,是夏茸尕布的外甥。当年,他不过十岁左右,那次搬迁,留给他的记忆却永生难忘。
故土难离。何况,那次搬迁涉及数千牧民。才福旦先生说:最难忘的是舅舅夏茸尕布率先垂范,以身作则。
在金银滩草原,第一户拆卸帐房,响应政府号召的,就是夏茸尕布的母亲一家。在草原深处渐起的寒风中,夏茸尕布的母亲、妹妹等亲人打点行装,走向搬迁地点。
在才福旦先生的印象中,舅舅夏茸尕布的原则性很强。待才福旦长大,他曾多次询问舅舅搬迁的原因,可是夏茸尕布总是避而不谈。
出于保密,动员牧民大搬迁,不能直接说出原因,因此这项工作的难度,可想而知。可是,作为海北州的州长,夏茸尕布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和地位,同数千名藏族群众,为共和国的国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夏茸尕布既是爱国爱民的高僧大德,更是热爱共产党、热爱新中国的领导干部。新中国成立不久,夏茸尕布就组织致敬团进京,受到了毛主席、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。
毛主席、周总理的关怀和鼓励,提高了夏茸尕布的政治觉悟,使他懂得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,感受到了新中国蒸蒸日上的朝气与活力。他深刻地认识到,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在全心全意地为国家谋发展,为人民谋福祉。
因此,当祖国需要他和草原儿女作出牺牲时,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作中去。
四
虽然搬迁工作在三天之内得以完成,但是,并不意味着这项工作已经结束。由于有些搬迁地点海拔较高,由于某些搬迁地属农耕地区,由于有些搬迁地没有医院、学校,生活不便,于是,不时有牧民提出回迁金银滩的要求。“草原上的牦牛从没有拉过犁,可是开荒没有大牲口不成,我妈妈只好把犁地的铧套在牦牛的脖子上,没想到……”说到这儿,才福旦的眼眶里溢满了泪水。牦牛野性难改,才福旦母亲的肩胛骨被牦牛犄角顶断了,脚骨也被牦牛踩断,老人因此落下了残疾。
夏茸尕布深知国防事业的重要性,他同样深切地感受到,迁出牧民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,以及生活条件的不便,而造成的痛苦。他一户一户地走进牧民帐房,耐心细致地做说服工作;他一次一次实地考察,为牧民解决具体的生活难题。搬迁到祁连县的一些牧民生活不便,他通过多次走访,成立了可可勒乡政府,建立了卫生所、学校、供销社、粮店等服务网点,有力地改善了当地牧民的生活条件,安定了人心,为顺利建设221厂提供了保障。
1959年,中国的核武器研制事业在金银滩牧民的支持下,在青海人民的支持下拉开了基地建设的序幕。
夏茸尕布,这个名字,就这样与共和国的核武器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。
夏茸尕布简介
夏茸尕布(1929年-1992年),藏族。青海海晏人。德庆寺第八世夏茸尕布罗藏龙柔旦巴加措活佛。1953年后,历任海北藏族自治州州长,青海省民委副主任,青海第三、四届政协副主席和第五至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,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,青海省佛教协会会长。是第一、二、三、五、六、七届全国人大代表。(作者: 李皓 蔡文斌)
相关阅读:
铁穆尔: 在库库淖尔以北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